索 引 号: 11371700MB285398X5/2022-00931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菏泽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2 年 06 月 30 日
标  题: 关于加强基层三农工作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20 日
文  号: 菏农复字〔2022〕16号
内容概述: 关于加强基层三农工作的建议
  • 索 引 号:11371700MB285398X5/2022-00931
  • 分  类: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菏泽市农业农村局
  • 标  题:关于加强基层三农工作的建议
  • 成文日期:2022 年 06 月 30 日
  • 发布日期:2022 年 07 月 20 日
  • 文  号:菏农复字〔2022〕16号
  • 内容概述:关于加强基层三农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基层三农工作的建议

字号:        

文号:菏农复字〔2022〕16号     浏览量:

(B类)菏农复字〔2022〕16号    签发人:吴 振

张庆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三农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的提案,市农业农村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认为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基层三农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现答复如下:

一、农业基础设施持续优化。2019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21年完成实施222.5万亩。2022年实施任务132.2万亩,占全省1/5,每亩投资1950元,总投资25.78亿元,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启动。搞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从2020年开始,依托县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集散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在乡镇、中心村和田头市场布局实施以水果、蔬菜为主要品类的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工程,提升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稳供保障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当前我市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创建了17个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成曹县、郓城、定陶、成武、巨野、单县等小麦、玉米“四情”监测点6个,布设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点90余个,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06个,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546个,农膜残留监测点10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均建设了信息数据平台,定陶区正在创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小麦品种)9个县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

二、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经济作物种植规模稳步扩大,2021年我市经济作物面积达545.16万亩。牡丹、大蒜、芦笋、黄桃等特色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大蒜、芦笋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全市生猪出栏量位于全省第2位,牛出栏量位于全省第4位,肉羊出栏量位于全省第1位,蛋禽存栏量位于全省第2位。2021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35.60万吨。拥有单县罗汉参、南王店西瓜、曹县芦笋、东明西瓜、郓半夏、黄店玫瑰、半堤胡萝卜、单县青山羊、鲁西斗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5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1064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31个、区域公用品牌3个。东明西瓜、陈集山药、南王店西瓜入选国家名优农产品目录。曹县芦笋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陈集山药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目前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169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级达到58家。

三、乡村服务队伍持续壮大。积极引导各类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生产托管等生产型服务,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9110家,全市托管服务面积达到322.8万亩。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以提升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返乡群体为主要培训对象,近五年来先后培育高素质农民1.68万人,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3.5万家,其中省级、国家级示范社分别达到26344家;注册家庭农场1万余家,省级以上示范场36家。实施村级农技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各县区实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制度,截止目前全市9个县区70%以上村配备专兼职农技服务人员。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适度扩大种养生产规模,全市规模经营户达1万余户。

四、农业产业基础持续夯实。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2019年以来粮食总产连续超过150亿斤,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924.38万亩,总产439.3万吨,亩产475.26公斤,再次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围绕“农业节水、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清洁地膜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工作重点,加快发展以生态、循环、优质、高效、持续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绿色生态农业。2015年以来,我市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逐年下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3.7%,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3%93.7%。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60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基地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积极推进规模农业发展,鼓励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规范土地流转平台程序,指导各地稳妥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全市成方连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04万亩。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开展种子工程攻坚行动。郓城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巨野县、东明县被拟认定为省级第二批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定陶区被拟认定为省级第二批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县。

下一步,我市将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农业投入,持续抓好基层三农工作。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高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带动全市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农民合作社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引导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提升合作社规范发展水平。加强与院校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继续开展乡土人才培训,夯实农村人才基础,加强针对性创业培训,激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活力。抓好乡村发展的案例经验和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做好基层三农工作。

菏泽市农业农村局

2022630

(联 系 人:王新   联系电话:0530-5160026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市政府办公室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