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丨牡丹区:“土特产”成富民强村大产业

字号:        

     浏览量:

日前,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150余亩瓜蒌即将进入收获季。“可别小看了瓜蒌,它浑身都是宝。”安兴镇国藤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中欣说:“瓜蒌籽是一种休闲零食,瓜萎皮、瓜萎根都是中药材,有公司全部订单收购。”今年预计亩产瓜萎籽和中药材300公斤左右,而且搭架种植的瓜萎下面可套种小麦等作物,总计亩均收入1.2万元左右。

  “立体种植”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吸引着不少村民主动加入合作社,目前已带动当地和市外村民种植瓜萎500余亩,初步形成了瓜蒌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而在牡丹区大黄集镇耿寨村,黄澄澄的秋桃挂满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到周末假期,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进园采摘。”种植户张艳红说,秋桃采摘已成为当前市民郊区游的“必修课”。同时,张艳红还把直播间搬到了桃园,通过“现场直播+讲解”向网友推介秋桃以及当地的农特产,吸引着网民围观购买。大黄集镇通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丰富当地农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果园子、菜篮子鼓起了“钱袋子”。
  近年来,牡丹区着力培植乡村特色产业,让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着力打造了全产业链条,让一个个“土特产”成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
  牡丹区小留镇吴油坊村有种植山药的传统,该村通过引进山药新品种提高产量后,又建设了一批冷库储藏山药实行错峰销售,获得较好的市场价格。同时,该村还引进企业,研发生产了山药片、山药粉、山药面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山药的附加值。目前,吴油坊村有冷库136座,年冷藏山药40万吨以上,全村逾2000名村民中有1700多人从事山药的种植、储存、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去年山药销售总额超过3亿元,民众劳务收入累计30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过50万元。
  牡丹区通过大力培植乡村特色产业,加快了“一村一品”建设,做好了“土特产”大文章,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呼之欲出。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