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率先完成菏泽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任务

字号:        

     浏览量:

 

自国家下达土壤普查工作任务以来,东明县立足黄泛平原地区土壤的区域特点,积极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工作合力,细化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市首个掀起了第三次土壤普查的工作高潮。凭借科学的工作方法、苦干的工作作风,目前,东明县土壤外业调查采样已全部完成,省级数据审核、样品流转等工作已接近尾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障普查有序开展。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要求,3月10日迅速组建东明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工作职责,抽调骨干力量,成立综合组、平台工作组、外业工作组、内业工作组4个工作组,各个小组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全力保障了东明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二、开展工作交流,提前储备普查工作经验。县土壤普查办抓早抓紧谋划,主动与其他县区加强工作交流,精心选派业务骨干,积极到东营市垦利区、烟台市招远市等地学习取经,为开展东明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提前储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三、强化宣传引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电视台、动员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壤普查重要意义。8月25日,组织县乡土壤普查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服务单位等100余人,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工作合力。印发《致全县采样点农户的一封信》,积极争取采样点农户的全力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为土壤普查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立足本地实际,精准制定调查采样计划。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时节令、种植制度、群众种植习惯等因素,量身制定采样计划,确定调查采样时间表,探索“能采即采、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相互协作”的高效外业采样模式,确保在15-20天的时间内按时完成调查采样任务。

五、配强普查队伍,提高采样精准程度和工作效率。为每支采样队伍配备一名县级农技业务骨干和熟悉本地情况的乡镇联络员,县级农技业务骨干负责询问调查各项事宜,乡镇联络员负责合理安排路线和协调处理相关事宜,解决调查采样队员为外地人员导致的语言沟通不便问题,最大程度的提高了采样精准程度和工作效率。

六、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外业调查采样新途径。全县共有1015个外业调查采样点位,数量多、分布广。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县土壤普查办加强统筹谋划,在县农业农村局抽调专业人员15人,在乡镇抽调14人,对照全县所有样点,按镇村合理分解成14个组,每个小组配备5人(技术领队、县级质控员、乡镇联络员、采样员及驾驶员),由技术领队负责采样点位工作安排、APP填报上传,并对采样质量负主责,实行驻点攻坚,分片包干,紧扣时间节点,全力压茬推进。为高质高效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工作,特邀请省质控人员到东明县现场指导,每个技术领队都要把一个样点的工作流程从头到尾做一遍,将定位选点、因势挖坑、定重取土、照相取图、现场提交等一系列规范程序,做到规程清楚、规范熟练;每个队员都要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环节从头到尾做一遍,做到环环相扣、衔接有序。在此基础上,又在不同的样点类型、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种植作物进行了为期2天的实地预演。在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东明县于2023年9月1日挥下全市土壤普查的第一铲。

七、发扬苦干作风,完成外业调查采样硬任务。9月中上旬正值炎热酷暑,在长达半个多月的外业采样时间里,采样团队发扬奋勇争先、吃苦耐劳精神,每天早出晚归,不怕热,不怕晒,更不怕蚊虫叮咬,顶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间地头,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抢时间、赶进度。县土壤普查办专门组建了微信工作群,每天在群内通报各组采样情况,鼓励先进,督促落后,形成了各组比拼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